当我被诊断为肺栓塞,我有哪些治疗选择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到卫教园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新/审视日期:2023-02-1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所面临的医疗决策问题:当我被诊断为肺栓塞,我有哪些治疗选择?
适用对象/适用状况:确诊为肺栓塞且即将接受治疗的病人。
疾病及治疗方式介绍: 
    - 造成栓塞的可能是固体(如血栓、脂肪颗粒)、液体(如羊水)或是气体等。而肺栓塞的临床症状视阻塞部位及血管大小而有不同,从无症状,轻度缺氧现象,到严重发生大量的血栓造成立即休克死亡。 
- 因为肺栓塞算是急症,故治疗方式会按照危险度及临床的状况分类。口服抗凝血药物:主要是防止身体产生新的血栓,并让身体自行把原本的血栓溶解掉。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:无法使用抗凝血剂之人或在使用抗凝血剂期间,出现重大的出血及在接受过治疗后仍出现复发性的血栓者,可考虑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来降低肺栓塞之机率,目的是防止身体其他部位产生的血栓流向肺部。血栓溶解剂治疗:依靠药物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,但须注意其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包括颅内出血、后腹腔及肠道之出血、外伤的出血或自侵入性导管处的出血等。外科手术:当大量的肺栓塞且合并生命征象不稳定或发生右心血栓,阵发性血栓时,可考虑以外科手术方法直接移除血栓。 
各种治疗方案之优缺点:
    
        | 方案 | 好处 | 风险/缺点 | 提醒事项 | 
    
        | 口服抗凝血药物 |  | 
                剂量不足易发生中风或栓塞。 如果凝血时间过度延长,会有出血不易停止的危险。  | 
                定期服用3~6个月,并且持续门诊追踪。 使用抗凝剂治疗,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出血症状及凝血数据。  | 
    
        | 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 |  | 
                麻醉风险。 过滤器位移。 手术部位出血。 需住院治疗。  | 用于各种原因无法使用抗凝血剂之病人。 | 
    
        | 血栓溶解剂治疗 |  |  | 应注意过敏及出血反应 | 
    
        | 外科手术 |  |  | 用于大量的肺栓塞且合并生命征象不稳定之病人。 | 
    
        | 抗凝血药物治疗 | 方便性高,约一半的病人可在72小时内缓解,并对第一次发作的病人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复发。 | 
                身体任何部位发生出血。 治疗后产生慢性血栓栓塞后症候群(注)的机率较高,约为25%。  | 
                使用抗凝血药物仍可能发生血栓,每人每年约2.8%,5年约4~12%。 抗凝血药物可能产生胎儿病变及死亡(70%至75%)因此对怀孕妇女不适合。 抗凝血药物(如:warfarin),可能因饮食、药物及身体状况而有药物浓度变化,导致药效不稳,或增加出血风险,需定期抽血检查(INR)以评估药物浓度。 若病人年纪较轻,出血风险极低,血栓阻塞严重,或临床症状明显,甚至有截肢风险,建议采用血栓溶解剂治疗。  | 
    
        | 血栓溶解剂治疗 | 可迅速溶解血栓,恢复静脉畅通,保持静脉瓣膜正常机能,降低严重并发症与慢性血栓栓塞后症候群(注)发生的机率。 | 身体任何部位发生出血的副作用机率高于抗凝血药物。 | 血栓溶解剂带来的出血风险较高,所以三个月内接受过重大手术,或年纪大于75岁,或是有出血体质的病人不适合。 | 
(注)慢性血栓栓塞后症候群:急性深部静脉栓塞复原后,因静脉瓣膜受损,导致慢性静脉功能不全,逆流之疾病,症状为下肢肿胀,易疲倦,色素沉淀,或慢性静脉溃疡形成,影响生活质量。